在過去,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,葷食是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。 而現在,越來越多高齡者,被營養學家、中醫師建議“要吃肉”。
為什麼呢?
原因是,老年人胃口變小后,三餐要是粗茶淡飯,熱量和營養素就會不足,免疫力因此下降。 營養不足,使得因心肌梗塞、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。 “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,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.5倍”。
年紀越大,營養不足,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一位被歸類為“低營養族群”。 85歲以上的人,則有1/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。 那到底怎麼吃,才能健康長壽、營養均衡呢?
 科學搭配葷素關係
首先明確觀點,我們建議大家飲食清淡,但是大多數人一不小心就會矯枉過正,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:完全不沾葷腥了。 就連央視都曾忍不住呼籲:別再給老人吃清淡的了!
“老人健康的關鍵,與其說是疾病,不如說是老化。 若要抑制老化,粗茶淡飯不但沒有説明,反會增加老化速度。 ”
年紀越大,營養不足。 吃素意味著蛋白質、脂肪攝入不足,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。 如果食物過於清淡,長期下去體質會不好,遇到點小病很容易就倒下。
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醫師常翠青表示,老年人的合成代謝在下降,但分解代謝在增加。 所以如果飲食搭配不好,純粹過素,就會導致營養不良。 免疫力因此下降,使得因心肌梗塞、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。
长寿之乡的老人,都有吃肉的习惯。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吃肉,而几乎没有人患心血管系统的老年病。
他们喜欢吃肉,但制作方法却与众不同。不是顿顿炒肉、炸肉,而是把肉煮2~3小时后,在汤里加上萝卜或海带,然后再炖1小时才食用。他们把这种菜叫“营养宝库”。
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,其不饱和脂肪的含量明显增加,胆固醇含量会大大下降。这种肉既含丰富的营养,又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,是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。
由此可见,影响健康的原因并不是食物本身,而是人类的处理方式、食用量。绝对禁吃荤菜,并不能保证健康长寿。相反,可能造成蛋白质等营养素供给不足,而最终加快衰老,导致死亡。
所以,每人都应安排合理科学的膳食,在荤食方面不应取偏颇态度,只有科学处理好荤素的关系,才能吃出健康,吃出长寿。
|